聊聊象棋等级分制和新赛事积分制,你赞成哪一种?
作者:棋行天下 更新时间:2025-08-14 16:23:42 浏览次数:1221、科学量化水平:通过数学模型(如Elo体系)动态计算积分,高分棋手击败低分选手加分少,反之扣分多,理论上精准反映实时水平。
这句话很好理解,两人分数差距大,说明棋力相差悬殊,那么理论上高分就应该获胜,如果被低分顶和了,或者获胜了,那么高手应该多扣分;反之亦然,高手如果赢了,这是正常的事,因为你棋力高,应该少加分,所以这种制度的设计,是最能精准反应棋手的实时水平。
2、稳定性强:历史积分长期有效,减少频繁参赛压力,利于资深棋手保持排名。
在原来的等级分制度下,许多长期未参加比赛的棋手都还保有等级分,如胡荣华、许银川等人,他们长期不参加比赛,但等级分依然在,许银川更是长期排名前几位。
记得有一段时间,排名第二的郑惟桐缺席了很多场比赛,而此时他和王天一的等级分差距很小。有棋友调侃到:一个在等积分,一个在等积分!
“第一句话是说老王在努力搞等积分,至少不能掉的厉害,第二句是说小郑在等待老王积分掉,因为下的多,输棋概率就大,输两盘两者积分就差不多了。”
这句调侃的话,很好的反应传统等级分制稳定性强的问题。
缺点:
1、“保分陷阱”:高分棋手(如王天一)面临“赢棋微利、输棋重损”的困局,为维持排名不惜买棋,催生灰色产业链。
2、积分沉淀效应:历史积分永久有效,阻碍新人上升通道(如老将长期休赛仍居高位)。
说了半天,原来优势就是劣势!
二、新的赛事积分制
新积分制借鉴网球ATP排名,采用52周滚动积分(仅统计过去一年最佳十场赛事成绩),按赛事等级(A级冠军1500分,E级100分)分级,积分12个月后清零,并分年龄组统计。
优点:
1、可以激发棋手活力,杜绝“吃老本”,积分清零机制迫使棋手持续参赛;
2、赛事分级明确:高等级赛事(如A级)积分丰厚,吸引顶尖选手参与,提升竞技质量。
3、弱化了“等级分第一”这一概念,避免高手的“保分陷阱”,从而防范“买卖棋”的情况发生。
缺点:
1、积分到期清零,迫使棋手需要密集参加赛事,这样将挤压新人参赛和曝光的机会,高频参赛增加棋手负荷,商业资源向头部赛事集中,基层赛事可能萎缩!
2、赛事分级不公,A级赛事积分高达1500,E级赛事只有100分,而A级赛事很少,差距很大,比如曹岩磊在五羊杯上夺冠,积分增加幅度高达1000分,来到2480分,而孟辰特大的积分还未上榜,可以理解为0分,孟辰等棋手要想超越曹岩磊,只有密集参加高级别赛事并且连续夺冠才行!如果若A级赛事认证存在人情操作,可能催生新特权阶层!
很明显,新的积分制度并不能准确的反应出棋手的实时对弈水平,弱化了“第一”这一概念。而这样做的后果将更不利于象棋的发展,任何行业都需要顶级棋手的拉动,看看“录音门”后,各大赛事直播间的在线人数就一目了然!
知名棋手孙浩宇作为曾经的职业棋手,前阵子也曾在网络上公开喊话,希望能恢复原来的等级分制度。
大家怎么看呢?
精彩评论